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陶瓷涂层密度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发布

发表于:2018-08-16

7月23日,由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月明教授和沈宗洋教授主持的陶瓷涂层领域一项国际标准Fine ceramics(advanced ceramics,advanced technical ceramics)-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ensity of ceramic coatings《精细陶瓷(先进陶瓷,先进技术陶瓷)——陶瓷涂层的密度测试方法》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实施发布了。这是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又一项创新技术转化的国际标准,其核心技术来源于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包亦望教授的专利技术。该国际标准设计了一种测试陶瓷厚涂层密度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方便可行的测量手段,填补了陶瓷涂层密度评价技术领域的空白。该国际标准是通过国家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94向ISO申请立项发布的第8个国际标准。


陶瓷涂层,如热障涂层、耐磨涂层、防腐涂层等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包括航空、航天、汽车、石化和各种耐高温设备。陶瓷涂层密度值在工程构件设计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吸引了越来越多材料科学家和机械工程师的关注。密度本身是表征材料的基本属性,可以评估材料的致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抗热震性以及弹性模量。准确的密度数据可以用来分析涂层热应力和热匹配引起的变形和防止剥离现象,对于航空发动机等航空部件尤为重要,陶瓷涂层的密度测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控制航空航天部件中涂层组件的重量;对镀层工艺的时间控制和涂层孔隙率的估计等。


陶瓷涂层的快速发展和缺乏评价涂层技术的现状表明,陶瓷涂层的发展需要有合适的方法来测量陶瓷涂料的密度。然而,由于涂层难以从基体层上取下用来单独测试,如果用与涂层同种材料的块体材料测试结果代替,又会因为材料本身的制备工艺不同而产生巨大误差,因此,涂层密度测试也成为一个难题。陶瓷涂层的密度对于精密加工和质量控制都很重要,但是现有的各国标准和国际标准尚未有涂层密度测量的规定。因此,针对陶瓷涂层的密度无法测试的现状和难题,《精细陶瓷(先进陶瓷,先进技术陶瓷)——陶瓷涂层的密度测试方法》国际标准的建立填补了这一国内外空白。并且此标准操作简单方便,只需要两次采用传统的阿基米德方法,对镀层之前和镀层之后的样品分别进行两次密度测试,通过相对法计算公式可以算出涂层的本征密度。对于那些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陶瓷涂层,如热障涂层、环障涂层、耐磨涂层等等,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方便可行的测量手段,为国内外陶瓷涂层领域的研发和性能评价做出了创新贡献。


ISO 21714标准草案于2016年10月经ISO/TC206的全部P-成员国的投票,获得并通过正式立项(NP21714),项目工作组组长为景德镇陶瓷大学李月明教授,工作组首批成员国为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和英国。在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的情况下,国际标准工作组研制技术方案及相关设备,细化测试过程,研究各种测试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国际标准化组织精细陶瓷技术委员会年会上各成员国委员和专家提出的一系列意见和建议,经多次修订完善本标准的技术方案和草案,目前该标准已发布。本标准为涂层检测服务类型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和标准,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我国的创新技术走向世界和引领世界提供了重要途径。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师专栏

更多

  • 潘柏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柏林艺术馆馆长 广东柏林陶塑艺术研究院院长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 香港国际陶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佛山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兼荣誉会长 潘柏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3年7月生于南国陶都石湾,1985年修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获得者,是佛山市首位获此荣誉的传承人。现任广东柏林陶塑艺术研究院院长、柏林艺术馆馆长、佛山市文联副主席、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佛山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教授。 作为中国陶艺大师,潘柏林孜孜不倦,广采博收,艺师百家,自成一格,在陶塑艺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有上百件作品陆续在国内外各大报刊杂志、各类艺术展会亮相和收藏。其中包括,中南海紫光阁、中国工艺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英国珍宝博物馆、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等国内外各大机构。 潘柏林孩童时就受陶塑艺术熏陶,天资聪颖的他1979年在完全没有任何陶塑基础的前提下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时迁偷鸡”,陶艺天赋初露锋芒。从艺数载,他广采博收、自成一格,而始终不变的是他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乐天、朴实的地道佛山人,世世代代奋斗和扎根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题材广泛、手法独特、新颖多变、寓意深远、风趣幽默,是潘柏林作品引人入胜的特点。他大胆突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开辟出了一条以传统民俗和日常生活为主要灵感来源的现代陶塑新路线。作品以井市风情为特色,以反映平民百姓平常的普通生活,走出一条以民间风情为题材的新路向,打破了石湾一惯以仙、家、道、佛、为主的创作格调,放下了“高处不胜寒”的金装神佛,把老百姓的寻常故事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成为近年来石湾陶艺的新派代表。潘柏林认为,陶艺既是物质的产品,又是精神的产物,具有无限的思想性和生命力,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当代的艺术,它的发展轨迹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陶艺家应该不断地承前启后,不断扩充作品的文化内涵,不断的提升文化理念,使作品形象变得更具审美的魅力,变得承载更多元化的思想,日益满足人们新的审美需求。 他的作品深深影响着石湾新一代的创作路线,成为新一代参考、借鉴的资料,大大地拓宽了石湾新一代陶艺人的创作视野,为石湾陶艺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回娘家》、《喜临门》、《恩爱夫妻》、《童趣》,潘柏林的作品富有生活情趣,内涵幽默,人物塑造注重面部表情,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收到生动传神的效果,如《托珠佛》、《笑傲江湖》等。种釉有着强烈色彩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在塑造工艺上,潘柏林大胆尝试用真布泥代替手工塑服饰的新工艺,衣纹真切,真实感强。潘柏林的作品釉色丰富多彩,形态各异。他的作品多次在美国、英国、香港及国内各地展览。其作品《金猴贺岁》被佛山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雄鸡鸣春》创作录像被选送到日本做文化交流。2008年,作品《禅》代表石湾陶瓷初次登上国际知名的嘉德拍卖行。广东卫视台、香港电视台、佛山电台曾为他作名人专访。潘柏林的作品先后在美国《星岛曰报》、《侨报》、《世界曰报》、香港《文汇报》、《明报》、《东方曰报》、《澳门曰报》以及《南方曰报》、《广州曰报》、《羊城晚报》、《佛山曰报》等多家报纸发表。岭南画派杨善深大师对潘柏林先生予以“海近云常湿,庆高月霞明”的赞赏。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赞誉其在陶艺界中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 获奖情况: 1984年,作品《姜太公钓鱼》获广东省轻工业“四新”旅游产品评比二等奖。 1990年,作品《刘备》获英国伯明翰花园及室内陈设品博览会银牌奖。 1990年,作品《回娘家》获全国陶瓷艺术展评比三等奖。 1990年,作品《回娘家》获“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三等奖。 1995年,作品《洞房》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作品展览银 奖。 1998年,作品《德兰修女》、《多仔佛》获广东省首届工艺美术名家名作展优秀奖,《回娘家》获银奖。 2001年,作品《达摩静坐像》、《黄飞鸿》分别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和优秀作品奖。 2002年,作品《独角龙》获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中国新世纪陶瓷艺术展优秀奖。 2004年,作品《绿色的怀念》获“中国(石湾)陶瓷艺术文化节传统陶艺创新大赛”金奖。 2008年,作品《天伦乐》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定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作品。 2010年,作品《虎虎生威》获石湾贺年生肖陶艺大赛“十大威虎奖”。 2011年,作品《幸福和谐》获石湾贺年生肖陶艺大赛“十大玉兔奖”。 授课及展览情况: 1990年,应邀到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西苏里学院、南安宝顿学院授课。 1993年,在香港中艺公司举办潘柏林师徒作品展。 1995年、1996年、1998年、2003年相继在美国举办潘柏林作品展。 2007年,应邀到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办学术性作品展。 2007年,应邀到石湾陶瓷博物馆、珠海博物馆举办潘柏林陶塑作品展。 2012年7月24日,应邀到北京承露轩艺术馆举办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佛山市政府等多家单位协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潘柏林卷》首发式暨潘柏林陶塑精品展”。 2014年4月20日,应邀到江门举办“国品荟萃·促力江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石湾陶塑铜塑臻品鉴赏展。 2014年9月18日,应邀到广州参加“第五届艺术广东·国际收藏品及艺术品博览会”石湾陶塑展。 馆藏情况: 2001年,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收藏《达摩》、《男儿当自强》。 2002年,广州艺术博物院分别收藏《达摩》、《黄飞鸿》、《面壁》。 2002年,淄博中国陶瓷馆收藏《春风得意》。 2003年,广东省博物馆收藏《醉里梅花梦亦香》、《回娘家》、《至尊挽珠佛》、《天伦乐》。 2004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仰天长笑》、《李白醉酒》、《童趣》、《无忧佛》、《得意佛》、《达摩》、《快乐佛》、《多子佛》、《布袋佛》、《树头双猴》。 2003年作品《乐享天伦》、2004年作品《富贵鸣春》、2005年作品《前程似锦》、2006年作品《喜临门》、2007年作品《硕果丰盛》、2008年作品《乐享升平》、生肖限量版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作永久收藏。 2008年,作品《乐享升平》被英国珍宝博物馆典藏。 2008年,作品《携琴居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2008年,被评为“十大最受收藏界欢迎陶艺家”。 2009年,作品《和谐》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出版:《潘柏林陶塑作品选》、《潘柏林师徒作品集》、《妙手乾坤——潘柏林陶塑作品选》、《眉目传情——潘柏林陶塑作品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潘柏林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资料专集》等。 【详情】

行业动态

更多

  • 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陶瓷产区行业协会、工(经)信委(局)、会员企业: 为推动我国陶瓷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企业的建设,促进陶瓷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按照《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开展2025年度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请各单位结合行业实际,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积极申报,有关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各会员企业要按照《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中规定的基本条件、工作程序等要求进行申报,申报材料清单详见附件2。 二、申报时间 本年度实行集中一次申报,请各陶瓷产区行业协会、工(经)信委(局)于2025年5月31日前将推荐单位的申报材料一式两份(纸质及电子版)报送中陶协科技与信息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企业于5月31日前可直接报送至中陶协科技与信息部。 三、评价认定 中陶协将在专家评审基础上,认定2025年度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并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有关部署择优推荐申报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中心。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与信息部 联系人:白永乐 联系电话:18310783580 邮 箱:baiyongle@ccianet.cn 附件1: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pdf 附件2:申报材料清单.doc 附件3: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申 请表(企业工业设计中心).doc 附件4:中国陶瓷工业设计中心申请表(工业设计企业).doc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2025年3月17日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