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师专栏

潘柏林

发表于:2024-12-20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柏林艺术馆馆长

广东柏林陶塑艺术研究院院长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

香港国际陶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佛山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兼荣誉会长

 

潘柏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3年7月生于南国陶都石湾,1985年修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获得者,是佛山市首位获此荣誉的传承人。现任广东柏林陶塑艺术研究院院长、柏林艺术馆馆长、佛山市文联副主席、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佛山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教授。

作为中国陶艺大师,潘柏林孜孜不倦,广采博收,艺师百家,自成一格,在陶塑艺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有上百件作品陆续在国内外各大报刊杂志、各类艺术展会亮相和收藏。其中包括,中南海紫光阁、中国工艺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英国珍宝博物馆、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等国内外各大机构。

 

潘柏林孩童时就受陶塑艺术熏陶,天资聪颖的他1979年在完全没有任何陶塑基础的前提下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时迁偷鸡”,陶艺天赋初露锋芒。从艺数载,他广采博收、自成一格,而始终不变的是他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乐天、朴实的地道佛山人,世世代代奋斗和扎根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题材广泛、手法独特、新颖多变、寓意深远、风趣幽默,是潘柏林作品引人入胜的特点。他大胆突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开辟出了一条以传统民俗和日常生活为主要灵感来源的现代陶塑新路线。作品以井市风情为特色,以反映平民百姓平常的普通生活,走出一条以民间风情为题材的新路向,打破了石湾一惯以仙、家、道、佛、为主的创作格调,放下了“高处不胜寒”的金装神佛,把老百姓的寻常故事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成为近年来石湾陶艺的新派代表。潘柏林认为,陶艺既是物质的产品,又是精神的产物,具有无限的思想性和生命力,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当代的艺术,它的发展轨迹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陶艺家应该不断地承前启后,不断扩充作品的文化内涵,不断的提升文化理念,使作品形象变得更具审美的魅力,变得承载更多元化的思想,日益满足人们新的审美需求。

 

他的作品深深影响着石湾新一代的创作路线,成为新一代参考、借鉴的资料,大大地拓宽了石湾新一代陶艺人的创作视野,为石湾陶艺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回娘家》、《喜临门》、《恩爱夫妻》、《童趣》,潘柏林的作品富有生活情趣,内涵幽默,人物塑造注重面部表情,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收到生动传神的效果,如《托珠佛》、《笑傲江湖》等。种釉有着强烈色彩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在塑造工艺上,潘柏林大胆尝试用真布泥代替手工塑服饰的新工艺,衣纹真切,真实感强。潘柏林的作品釉色丰富多彩,形态各异。他的作品多次在美国、英国、香港及国内各地展览。其作品《金猴贺岁》被佛山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雄鸡鸣春》创作录像被选送到日本做文化交流。2008年,作品《禅》代表石湾陶瓷初次登上国际知名的嘉德拍卖行。广东卫视台、香港电视台、佛山电台曾为他作名人专访。潘柏林的作品先后在美国《星岛曰报》、《侨报》、《世界曰报》、香港《文汇报》、《明报》、《东方曰报》、《澳门曰报》以及《南方曰报》、《广州曰报》、《羊城晚报》、《佛山曰报》等多家报纸发表。岭南画派杨善深大师对潘柏林先生予以“海近云常湿,庆高月霞明”的赞赏。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赞誉其在陶艺界中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

 

获奖情况:

1984年,作品《姜太公钓鱼》获广东省轻工业“四新”旅游产品评比二等奖。

1990年,作品《刘备》获英国伯明翰花园及室内陈设品博览会银牌奖。

1990年,作品《回娘家》获全国陶瓷艺术展评比三等奖。

1990年,作品《回娘家》获“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三等奖。

1995年,作品《洞房》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作品展览银

奖。

1998年,作品《德兰修女》、《多仔佛》获广东省首届工艺美术名家名作展优秀奖,《回娘家》获银奖。

2001年,作品《达摩静坐像》、《黄飞鸿》分别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和优秀作品奖。

2002年,作品《独角龙》获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中国新世纪陶瓷艺术展优秀奖。

2004年,作品《绿色的怀念》获“中国(石湾)陶瓷艺术文化节传统陶艺创新大赛”金奖。

2008年,作品《天伦乐》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定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作品。

2010年,作品《虎虎生威》获石湾贺年生肖陶艺大赛“十大威虎奖”。                         

2011年,作品《幸福和谐》获石湾贺年生肖陶艺大赛“十大玉兔奖”。

 

授课及展览情况:

1990年,应邀到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西苏里学院、南安宝顿学院授课。

1993年,在香港中艺公司举办潘柏林师徒作品展。

1995年、1996年、1998年、2003年相继在美国举办潘柏林作品展。

2007年,应邀到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办学术性作品展。

2007年,应邀到石湾陶瓷博物馆、珠海博物馆举办潘柏林陶塑作品展。   

2012年7月24日,应邀到北京承露轩艺术馆举办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佛山市政府等多家单位协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潘柏林卷》首发式暨潘柏林陶塑精品展”。

2014年4月20日,应邀到江门举办“国品荟萃·促力江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石湾陶塑铜塑臻品鉴赏展。

2014年9月18日,应邀到广州参加“第五届艺术广东·国际收藏品及艺术品博览会”石湾陶塑展。

 

馆藏情况:

2001年,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收藏《达摩》、《男儿当自强》。

2002年,广州艺术博物院分别收藏《达摩》、《黄飞鸿》、《面壁》。

2002年,淄博中国陶瓷馆收藏《春风得意》。

2003年,广东省博物馆收藏《醉里梅花梦亦香》、《回娘家》、《至尊挽珠佛》、《天伦乐》。

2004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仰天长笑》、《李白醉酒》、《童趣》、《无忧佛》、《得意佛》、《达摩》、《快乐佛》、《多子佛》、《布袋佛》、《树头双猴》。

2003年作品《乐享天伦》、2004年作品《富贵鸣春》、2005年作品《前程似锦》、2006年作品《喜临门》、2007年作品《硕果丰盛》、2008年作品《乐享升平》、生肖限量版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作永久收藏。

2008年,作品《乐享升平》被英国珍宝博物馆典藏。

2008年,作品《携琴居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2008年,被评为“十大最受收藏界欢迎陶艺家”。

2009年,作品《和谐》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出版:《潘柏林陶塑作品选》、《潘柏林师徒作品集》、《妙手乾坤——潘柏林陶塑作品选》、《眉目传情——潘柏林陶塑作品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潘柏林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资料专集》等。


上一篇:
下一篇:

行业标准

更多

  •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征集2025年度团体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 中陶协[2025]03号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征集2025年度 团体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团体标准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2015年和2021年是我国团体标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个关键年份。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正式拉开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序幕,首次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团体标准作为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重要供给,逐渐走到历史舞台中央。此后,2018年1月实施的《国家标准化法》,正式确立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2019年1月国标委、民政部共同发布了《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对团体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方面加强了管理。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将标准化工作改革推向纵深,加强对团体标准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出“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大力发展团体标准”。2022年2月,国标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我国团体标准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存在标准定位不准、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加强规范和引导。”2022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十六部门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提出“探索推进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标准数字化等机制创新”,对于团体标准的政策导向,也从之前的“大力发展团体标准”调整为“加强团体标准规范引导”。2023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暂行规定》,首次明确了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的原则、条件、程序等。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十八部门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要“制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健全团体标准良好行为评价机制,规范团体标准发展。” 目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已经制订发布团体标准30项,立项在编标准10项,其中不乏陶瓷行业首次立项、发布的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为陶瓷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引领行业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引导团体标准组织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适应我国标准化体系改革的需要,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根据有关管理规定要求,继续面向行业征集2025年度团体标准研制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原则 1、立足于陶瓷行业和市场对创新标准的迫切需求,涵盖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及艺术陶瓷、高技术陶瓷及全产业链,重点在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领域进行申报; 2、鼓励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前沿技术等方面的产品、方法类企业标准转化为团体标准; 3、目前尚无国家、行业标准或计划的项目; 4、致力于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行业科技、品牌、可持续以及人才等强国发展战略,亟需引领和支撑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等项目; 5、致力于推进陶瓷制造业高端化的工业基础、智能智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及相关标准项目。 二、申报要求 1、提出项目应按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填写“团体标准项目建议书”(附件)。 2、本次申报材料上报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3月31日,请在截止日期前将有关电子版文件发送至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信息部。 3、本通知常年有效,可实时提交项目申请。 三、项目审批 1、在申报后,协会团体标委会将定期组织项目评审。申报项目经评审通过后,由协会团体标委会发布立项公告。 2、立项公告后,申报单位及相关参编单位需严格按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要求及流程抓紧编制工作,严格标准制定程序、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质量。 四、编制发布 根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发起单位(牵头单位)应按规定完成标准文本的起草、研讨、征求意见、修改、申报等程序,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协会团体标委会对标准文本作进一步审核,批准后发布并上传至“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予以公布。 五、联系方式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信息部 联 系 人:白永乐、樊瑞新 联系电话:010-63305665、18310783580 邮 箱:798361461@qq.com 附 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项目建议书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2025年1月15日 附件: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计划完成年限 年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申请立项单位名称 (盖章)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目的、意义或必要性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国内外情况简要说明 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关系;是否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申请立项单位意见 (签字、盖公章) 年 月 日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意见 (签字、盖公章) 年 月 日 如本页表格不够,可自行后续。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项目建议书(1).docx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征集2025年度团体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1).pdf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