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璀璨落幕,赞誉无数丨第38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开启合作新篇章


时光飞逝如电,转眼之间,第 38 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已经结束一个月了。在闭幕满月之际,小编再次带大家回顾一下本届展会的点点滴滴,那些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仿佛还在眼前,不断闪耀着陶瓷工业的璀璨光芒。


2024年6月18-21日,以“合力同辉,数智引领向未来”为主题的第38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在一片赞誉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展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广东新之联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建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七家单位联合举办。结束了延续多年的“轮流办展”模式,展现出五大国家级协会与两家展览公司强强联手、资源整合下的强大影响力和多方面优势,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贸促会建材分会会长陈国庆在开幕致辞中对七家单位通力合作、共同呈现的展会盛况给予了高度认可与赞扬,对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展会的广大参展商、参观采购商和新闻传媒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杜同和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七家单位联合举办展会的充分肯定:“这是顺应新时代前进潮流,促进陶瓷行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陶瓷‘国家队’作用的有力举措,得到了行业的广泛支持。”

广东新之联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韩秀萍在致辞中呼吁行业同仁加强合作,凝心聚力,共同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规模宏大,展现多元魅力

在陶瓷行业遭遇全球经济疲软、国内政策收紧、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正处于经历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第38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取得了广受赞誉的骄人成绩:展览总面积达70,000平方米,中外展商702家,参展品牌800多个,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参展企业和品牌来自陶瓷装备材料和工艺技术发展处于优势和领先地位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韩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伊朗、孟加拉、土耳其、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国内参展企业则来自广东、山东、河南、江苏、福建、河北、湖南、江西、浙江、湖北、上海、广西、北京、安徽、辽宁、内蒙古、山西、天津、贵州、陕西、四川、宁夏、云南等23个省份。


展会的成功得益于其精准契合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的主题,全方位地展示了陶瓷生产/加工设备、原辅料、装饰材料、耐火材料、耐磨材料、零配件、磨具工具、设计方案等全系列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观众和买家来自建筑陶瓷、卫浴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电瓷、特种陶瓷等多领域产品的生产企业。多维度地呈现了行业的多元发展态势。


按照参展企业的产品类别统计,建筑陶瓷设备企业占比26.9%、卫浴陶瓷设备企业占比5.1%、日用陶瓷设备企业占比8.2%、原辅材料企业占比15.6%、色釉料/熔块/墨水企业占比7.1%、耐火材料企业占比13.7%、耐磨材料企业占比4.2%、磨具/工具/零配件企业占比15.7%、设计及其他企业占比3.5%。





效果拉满,收获广泛赞美

展会四天共接待72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观众和专业买家81,858人次入场参观采购,观众入场人次同比上届展会(2023年)增长35.6%。




海外观众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观众数量占比83.6%,欧洲占比10.5%,美洲占比2.9%,非洲占比2.6%,大洋洲占比0.4%。观众数量排名前20的国家依次是:印度、伊朗、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意大利、韩国、马来西亚、孟加拉、土耳其、巴西、巴基斯坦、日本、埃及、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美国。



国内观众来自31个省份的303个城市,其中,华南地区观众数量占比69.1%,华东地区占比16.3%,华中地区占比6.2%,华北地区占比5.4%,西南地区占比1.6%,东北地区占比0.8%,西北地区占比0.5%。观众数量排名前10的省份依次是:广东、山东、江西、福建、湖南、河南、江苏、北京、河北、广西。





展商评价

意大利萨克米集团董事长Paolo Mongardi: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是萨克米最重要的年度展会之一。我们对本次展览效果非常满意,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众多客户,数量远超预期。再一次印证了这个展会的国际性和在远东地区的强大影响力。

广东中鹏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鹏:本届展会观众人数再创新高,国际展商数量也显著增加,充分体现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中鹏丰富多彩的创新展品和技术在展会上大放异彩,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户驻足围观、咨询洽谈。我要特别感谢主办方的精心筹办,你们的努力让本届展会更加精彩纷呈。

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展华: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不仅为摩德娜提供了展示自身技术和产品的绝佳平台,更是摩德娜实现“创业首单”、开启辉煌发展篇章的起点。她见证了摩德娜从初创到成长为行业佼佼者的全过程,为摩德娜在行业中崛起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得普技术(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涛:借助这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展会平台,我们与美国EFI公司签订了快达平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了全新一代喷墨打印机等多款产品。在增进老客户关系的同时,也成功开拓了一批新客户。

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陶瓷材料事业部总经理高秋林:本次展会的规模、人气、服务、影响力、专业度等各方面都保持着很高水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促进与国内外客商合作共赢的卓越平台。同期论坛内容切合当下热点,让我们有机会与同行和跨行业的杰出企业就经营理念和战略思想展开交流碰撞。

意大利史帝华夫设计公司首席执行官Maurizio Cavagnari:史帝华夫非常荣幸能够成为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的常年参展商之一。这个重要的国际性行业盛会,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全球各国的观众。对于史帝华夫和我们的团队来说,今年的展会是相当成功的!我们通过展会进一步加强了与中国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更好地促进了业务增长!

大韩陶瓷瓷砖工业协同组合总经理金范泰:在本届展会上,韩国展团接待的买家数量相比上届展会有明显增长,并且收获了理想的参展效果。十分感谢主办方为韩国企业提供的展前宣传推广、现场视频采访和热情周到的接待安排。

广东纳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全任茂: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是全球性的行业盛宴,为我们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和合作机会。展会期间,我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了国际市场需求和趋势。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还为我们的国际化战略指明了方向。

唐山贺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祥来:多年来,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对我司在国内外的业务发展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本届展会云集八方来客,我们接待了来自意大利、俄罗斯、越南、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土库曼斯坦等多个国家的客户,展会现场实现了成交。

佛山市陶莹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中扬新材)董事长全春辉:我们在本届展会上展示了8大场景应用和欧洲引进的8种新工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陶瓷企业的关注。我们不仅展示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还为客户的产品开发提供了多样性和便捷性,同时也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的产品研发和市场策略有积极的影响。

广东金马领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庆龙:本次展会规模宏大,展区布局合理清晰,各家展位独树一帜,尽显品牌特色。展品种类丰富,新品琳琅满目,充分体现了陶瓷行业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总体而言,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业交流活动,为企业展示产品、交流技术、拓展市场搭建了优质的平台,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佛山市禾合制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明:我很荣幸能够参与第38届广州陶瓷工业展,展会规模宏大,组织精准高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产品、拓展市场的绝佳平台。展会期间的交流互动,让我们收获颇丰,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展会成功举办离不开组织者的辛勤努力,希望展会能够持续发展壮大,为行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观众评价

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今年的展会再次让我眼前一亮:国内外的参展商和观众数量比以往届有增长,现场展示的新设备新技术很多,不仅品类齐全,而且细分到位,国产进口一应俱全,展现了国内外陶瓷行业的全貌与趋势。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萧礼标:本次展会的展区规划布局很合理,参展企业很多,特别是国际展商的积极参与,有效促进了中国陶瓷工业的国际交流。同期论坛切合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有借鉴和启发作用。总体而言,展会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君奇:参加本次展会成效显著、远超预期。主办方为业界搭建了优质的交流展示平台,参展企业多元化、专业观众国际化。多家公司的最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已经纳入采购计划。

孟加拉X陶瓷集团总经理Mahin先生:我参加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已经十多届了,一直见证着她的发展与进步。这个展会是全球陶瓷行业不可或缺的连接器,在加强各国陶瓷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湾国家陶瓷合作协会名誉秘书长Dr. Agarwal:我在本届展会上看到了很多极具创新和市场优势的产品,感受到了中国与欧洲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而且可以用更合理的价格获得同等质量的产品,这是整个展会最吸引我的地方。

伊朗波亚工程贸易公司董事长Farshid先生: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是全球最好和最大的展会之一,这里不仅有中国的供应商,还有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供应商,参展企业和创新产品很多,这对我来说真的非常好、收获非常大。



亮点频现,彰显创新活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陶瓷行业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绿色化发展和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方面。参加本届展会的中外优秀企业,无不展现出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实践。


在技术创新层面,多家企业亮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智能化技术。如萨克米展示了可搭配使用的SDP喷墨打印机和DDG干粒打印机,墨水和干粒协调打印,呈现无与伦比的纹理质感和3D效果;中鹏热能的第三代智能巡窑系统,可以实现窑炉全过程安全监控;摩德娜推出了行业首创九层干燥窑,兼具产量大、效率高、切换快、节能好等优点;贺祥的智能马桶高压成型工作站,一个搬运机器人负责6个成型工位的送坯、取坯、自动涂泥,并可随意灵活地配置坐便款型;兰科智能最新推出的六轴机器人具备6个关节,自由灵活,可适应任何码包方式,定位精准,重复定位±0.02㎜;金博特展出了双伺服传动磨边机,智能高效、兼容性强,对角线精度高(误差在0.05毫米内);锐博机电的智能瓷砖抛底机,是一款针对瓷砖背面氧化物清洁而研发的设备,可以帮助陶企摆脱“瓷砖底坯脱模剂”的困境......

在产品设计和工艺创新方面,道氏技术的“针晶干粒”创新了结晶晶体形态从颗粒状转变为针状、条状、板状、放射纤维状;史帝华夫的设计结合现代工艺技术,注重还原石材表面质感效果,让产品的触感更立体逼真;中扬新材携手星谊精密展示了8大创意场景的应用,并从欧洲引进了8种不同的新工艺;金威胜的数码雕刻墨水,不仅有精雕墨水的通透和线条的准确度,还具备了下陷釉的深度;大角鹿展出了第3代柔光纳米超耐磨钻石釉技术产品,解决了瓷砖耐磨性和不易清洁的问题......

在绿色化发展方面,萨克米研发了全球第一台使用可变甲烷-氢气混合甚至100%氢气运行的陶瓷窑炉,与热回收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零排放;摩德娜的超宽体氢动力窑炉,采用与霍尼韦尔共同开发的纯氢动力燃烧系统,100%使用氢气燃烧,减少碳排100%;巴赛尔机电的高效污水处理机,全自动智能控制,运行效率高,2-3分钟即可完成污水净化;蓝海洋公司推出了全新一代BOCP高浊度污水净化系统和BONF陶瓷中水多离子净化器......


思想激荡,碰撞智慧火花

展会期间,多场高品质论坛交相辉映,数十位业界精英围绕品牌国际化战略与产品迭代升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日用陶瓷企业的创新实践、发泡陶瓷的多元化应用、卫生陶瓷技术装备的前沿突破、色釉料及原辅料技术的革新趋势,以及瓷砖设计与工艺创新等议题,分享前沿观点,解构最新技术,剖析市场前景。这些宝贵的经验与成果,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有助于企业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共同推动行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满怀信心,明年再创佳绩


随着第38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的圆满落幕,她不仅在行业内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收获了来自全球参展商和参观采购商的一致好评与高度赞誉。本届展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树立了新的标杆与典范。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续写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的辉煌篇章,为全球陶瓷工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5年第39届展会的筹备组织工作已经启动,展览规划总面积为80,000平方米,将新增“时尚陶瓷生活馆”和“瓷砖设计与工艺创新展区”、“发泡陶瓷技术装备展区”、“卫生陶瓷技术装备展区”三大专题展区。目标展商数量为800家,目标观众人数为10万人次,将继续加大展会在国内外的宣传推广力度,组织更多国内外优秀企业参展,邀请更多行业观众和全球买家到会参观。


2025年6月18至21日,让我们再次相聚广州,共襄陶业年度盛事!



上一篇:
下一篇:

行业动态

更多

  • “双碳”战略引领绿色转型 | 能源清洁化加速陶瓷行业“绿色蝶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于2023年发布《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6方面重点任务”“9项重点行业达峰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全行业绿色转型。两年来,陶瓷、日用玻璃、塑料、皮革、食品、家电、照明等重点领域,加快“绿色轻工”建设,逐步实现了用能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产品结构向轻量化、节能化转型,资源利用向循环化、高值化转型。全行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轻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轻工业肩负着推动工业和消费领域降碳的双重使命,陶瓷行业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积极落实《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将节能降碳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经过全行业的努力,用能结构明显优化,能源清洁化加速,装备节能水平提升,低碳工艺推广应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目前,陶瓷行业每年碳减排约1000万吨,平均每年降碳约3.5%,为“双碳”目标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陶瓷行业加快用能结构转换,煤炭减量替代成效明显,用能结构正在向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转型。近两年,全国各陶瓷产区加速“煤改气”“电代气”,各企业持续推进煤炭替代,天然气使用比例明显提升。目前,全行业焦炉煤气、液化气、煤层气已全部停用,天然气已成为行业主要能源。能耗占陶瓷行业82%的陶瓷砖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已达58%,比2022年提高约20个百分点;卫生瓷和特种陶瓷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更是达到95%,陶瓷行业“煤改气”进程加快。同时,陶瓷行业在电力资源优势地区推广电窑炉,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日用瓷产业电窑炉的使用比例比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德化、醴陵等产区“电代气”成效显著,醴陵市陶瓷产业电窑炉用电超过整体生产用电的60%,工业用能电气化迈出坚实步伐。 陶瓷行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应用,生物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始应用。2024年,“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取得突破,我国陶瓷行业零碳技术产业化推进了一大步。2024年9月27日,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广东佛山蒙娜丽莎集团正式投产。新产线总长150米,年产量达150万平方米。该技术以100%纯氨作为燃料,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工业窑炉”。该生产线综合利用燃料供应系统、烟气排放控制技术、在线监测系统等,实现了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在陶瓷工业的产业化应用。随着该技术逐步应用,佛山陶瓷产区160条陶瓷板生产线,将实现直接减碳66.5万吨/年,陶瓷产业绿色转型将推向一个新高度。 陶瓷行业以设备工艺升级加速绿色制造。装备能效提升,连续球磨、低温快烧等技术不断创新,特别是连续球磨的加速应用,陶瓷行业绿色化进程加快。陶瓷制造中,原料制备占整条生产线能耗的40%,连续球磨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能耗和成本。相比间歇球磨,连续球磨可直接节能20%以上,同时通过降低泥浆含水率实现干燥节能,每条标准化生产线每天节标煤1吨以上,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在连续球磨的基础上,陶瓷行业加快集成创新,提升整体效能。马可波罗控股公司开发了新型连续球磨、低温快烧、高效制粉等低碳生产技术,全方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获2024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技术装备的创新与应用,为陶瓷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 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陶瓷行业推动源头降碳,着力优化用能结构,推动了能源清洁化,用能电气化,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轻工全行业将积极奋进,以“双碳”工作为牵引,推动轻工业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