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铜川陈炉:千年传承耀州窑技艺

发表于:2019-02-12

中国陶瓷名扬世界,陶瓷烧造历史源远流长,其中,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仍然保留着绵延传承约1400年的古代工业文明“密码”——古耀州窑传统陶瓷烧制技艺。


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古炉》就以陈炉镇为故事发生地,这让外界走进、了解、敬仰陈炉镇。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在这里传承了上千年。实地走访更是能感受这座传承千年的陶乡所特有的魅力:层层的民居从上到下呈扇形分布,从巷道拾级而上,到处是陶罐和陶片……陈炉人以烧制陶瓷为主业,陈炉镇烧制陶瓷的渊源,要追溯到相邻的乡镇——耀州窑早期烧制地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


1.jpg


耀州窑:从黄堡走向陈炉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八大名窑之一。耀州窑的炉火,从开始创烧陶器至今,绵延了约1400年。尤其是耀州窑烧制的青瓷,更是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


2.jpg


3.jpg


耀州窑最初烧制地在黄堡。据黄堡镇出土宋代元丰七年的《德应侯碑记》中记载,晋代永和年间艺人柏林为人们传授火窑甄陶之术。柏林被黄堡和陈炉后世的窑工供奉为“窑神”。


黄堡镇是耀州窑从创烧走向巅峰的重要基地,从创烧到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了“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所产瓷器制作精美:“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黄堡的耀州窑遗址迄今共出土各历史时期文物标本300余万件(片),出土历代瓷窑100多座、作坊100余座,是国内陶瓷考古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铜川市耀州窑博物馆原馆长薛东星说:“随着耀州窑的逐步发展,黄堡镇烧制瓷器的原材料坩土资源逐步枯竭或难以开采,耀州窑的烧制中心逐步由黄堡镇向坩土资源埋藏丰富的陈炉镇迁移。”


根据考古发掘显示,金元时期,陈炉就有窑址分布。陈炉现有金、元、明、清陶瓷烧造遗址30余处,烧瓷窑炉40余座,作坊遗址和各时代典范文化堆积面20多处,采集和出土文物标本1.5万件(片)。


陈炉制瓷兴盛于明清。陈炉窑场是古耀州窑的继承和延续,是耀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炉窑将耀州窑的炉火传承至今,是唯一连续烧造从未断烧的耀州窑系窑炉,是活着的耀州窑,是研究古陶瓷的活化石。


陶瓷烧制销售的“陈炉行规”


耀州窑从黄堡逐步迁移到陈炉之后,行业分工逐步明晰,形成了“三行不乱、四户分立”的陈炉陶瓷烧制销售行规。


“三行不乱”是陈炉特殊的组织分工形式。烧陶瓷讲究分工合作,需要一定的约束,“三行不乱”传统规矩就是这样的约束。陈炉镇“三行不乱”的规矩与布局,起始于立地、马家窠老窑场,是一代一代陶业形成的规矩。而立地镇、马家窠的传统应该是受黄堡镇瓷业的影响。所谓三行,指的是根据地域不同,形成的碗窑、瓮窑、黑窑主烧业。碗窑主烧碗、盘、杯、盏等日常用具;瓮窑烧制大瓮大缸诸大器;黑窑是统称,指的是杂件,以黑釉为主。后又有小货窑,烧制茶具、酒具、瓶子类瓷器。


民国《同官县志·工商志》对当时的“三行不乱”分工有明确记载:“所谓瓷器,窑分三行:曰碗窑,曰瓮窑,曰黑窑,分地制作,各不相侵,即镇民所谓‘三行不乱’。”


不仅烧瓷“三行不乱”,镇上制陶人家也都是有分工的,有“四户分立”之说。四户指“瓷户”“窑户”“行户”“贩户”,基本概括了陈炉从事与陶瓷生产有关的行业。“瓷户”是作坯制瓷的,“窑户”是开作坊和瓷窑的。陈炉人过去都是小本经营,瓷窑往往是几家人家共有,瓷器烧成,瓷户、窑户按约定分取成品。“行户”是今天的“批发商”,他把所有的陶瓷产品买进,再分销给贩户,运往外地销售。“贩户”是经销瓷器的,包括将瓷器承运到外地商埠客商处和自己直接销售的两部分人,运销瓷器则用骡驮。


陈炉工匠引领铜川陶瓷产业发展


现在的陈炉人烧制陶瓷,仍然延续着耀州窑传承千余年的陶瓷生产手工技艺:山中取料,手挖车推;泥池陈列,明亮如镜;雕花秀草,工笔而成;日晒火烧,自然形成;煤炭翻堂,蹄窑烧成。


4.jpg


5.jpg


6.jpg


陈炉陶瓷技艺的传承,以家族传承为主。有王家、李家、许家等各姓家族代代相传的制瓷技艺、窑炉和作坊。陈炉悠久的制瓷历史吸引世人的目光。


2006年,耀州窑陈炉窑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炉窑民间手工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陈炉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第四批、陕西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陈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年来,陈炉镇大力弘扬耀瓷文化,建设陶瓷古镇和历史文化名镇。镇上每年举办包含民间窑神祭祀、民俗文化表演、陶瓷技艺大比武、陶瓷奇石书画展览、文化采风、摄影大赛等活动的陶瓷文化旅游艺术节。如今,丰富的陶瓷元素,罐罐垒墙、瓷片铺路,营造浓厚的陶乡风韵,吸引外地游客游玩。


7.jpg


8.jpg


“陈炉镇有着千余年的历史传承,陶瓷烧制人才众多,铜川现在的陶瓷烧制匠人,大多与陈炉密切相关。陈炉镇现有私营作坊15家,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省级大师7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5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区级非遗传承人4人。”陈炉镇镇长王永辉说,“未来,陈炉将积极推动陶瓷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陶瓷小镇。”


上一篇:
下一篇:

协会活动

更多

  • 关于开展2025年中国陶瓷工业研究院 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陶瓷产区行业协会、工(经)信委(局)、会员企业: 为促进陶瓷行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行业竞争力,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陶瓷工业研究院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办公会决定,开展2025年中国陶瓷工业研究院认定工作,请有关单位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申请单位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申请单位应掌握一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行业辐射带动作用; (三)有明确且稳定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建设规划,研究方向符合陶瓷行业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及社会发展需要,鼓励开展前沿学科、交叉领域的高水平研发活动; (四)拥有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健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运行条件; (五)研究院应由产学研多方共投共建,是共享权益、共担风险、紧密联系的独立实体; (六)研究院应有明确的研究开发方向,适应陶瓷行业创新要求,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 (七)研究院应具备国内拔尖的学科带头人及人才团队,人员结构合理; (八)研究院应有固定的科研场所、设施以及其它必需的科研条件。 二、申请认定程序 (一)各陶瓷产区行业协会、工(经)信委(局)等可审核推荐设立研究院; (二)中陶协会员企业可直接向我会提出申请; (三)申请单位须填写《中国陶瓷工业研究院申请表》(附件2)、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负责人签字盖章,将申请材料一式二份(同时报送电子版)报送至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与信息部; (四)本年度实行集中一次申报,采取成熟一个、考评一个、认定一个的原则。 三、其他要求 各会员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申请材料的上报和审查工作,确保材料的齐全和真实性。对弄虚作假的,取消其认定资格,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与信息部 联系人:白永乐 联系电话:18310783580 邮 箱:baiyongle@ccianet.cn 附件:1.附件1:中国陶瓷工业研究院认定管理办法(试行)(2).pdf 2.附件2:中国陶瓷工业研究院申 请表(2).doc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2025年3月24日 【详情】

行业动态

更多

  • 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陶瓷产区行业协会、工(经)信委(局)、会员企业: 为推动我国陶瓷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企业的建设,促进陶瓷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按照《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开展2025年度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请各单位结合行业实际,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积极申报,有关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各会员企业要按照《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中规定的基本条件、工作程序等要求进行申报,申报材料清单详见附件2。 二、申报时间 本年度实行集中一次申报,请各陶瓷产区行业协会、工(经)信委(局)于2025年5月31日前将推荐单位的申报材料一式两份(纸质及电子版)报送中陶协科技与信息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企业于5月31日前可直接报送至中陶协科技与信息部。 三、评价认定 中陶协将在专家评审基础上,认定2025年度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并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有关部署择优推荐申报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中心。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与信息部 联系人:白永乐 联系电话:18310783580 邮 箱:baiyongle@ccianet.cn 附件1: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pdf 附件2:申报材料清单.doc 附件3: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申 请表(企业工业设计中心).doc 附件4:中国陶瓷工业设计中心申请表(工业设计企业).doc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2025年3月17日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