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信息

器作·匠心——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作品展览

发表于:2019-06-10

IMG_9766.JPG

梦想·龙泉窑    王建中/北京


作品拉胚成型,刻花模印装饰,覆以青釉。瓶体造型简单秀丽、主体饱满圆润,显示了传统形式和现代设计的融合。四个蝉形钮,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蝉有重生的寓意,瓶口处云纹浮雕装饰象征天地宇宙。


IMG_9644.JPG

粉彩梅园香径图瓶·景德镇窑

傅长敏


作品用高白泥高白釉工艺制作,以粉彩绘画人物,画面与胚胎高度协调统一,展现出陶瓷独特的材质美与装饰美。


IMG_9521.JPG

粉彩牡丹玉兰图瓶  景德镇 
王恩怀、韩金宝、朱绪海


作品采用了粉彩工艺,以形传神,表现了牡丹和玉兰的神采,整个画面构图布局疏密有序,节奏活泼,气韵生动。画面上美丽的牡丹和洁白的玉兰相互呼应,变化多姿,给人以春意盎然之感。


IMG_9728.JPG

古彩盛世英主图方瓶·景德镇窑 
方复/江西景德镇


作品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位历史人物为题材,以景德镇传统青白瓷镶器为载体,运用传统古彩的绘制手法与装饰技巧,对作品进行精心细致的描绘,展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强国强军的雄才大略与胸怀天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同时,填色采用作者自己研制并获得国家专利的古董彩作为色料,使画面色彩热烈而厚重,沉着而明快。作品既有传统艺技的传承,又有现在技术的创新。


IMG_9498.JPG

雨后图瓶·醴陵窑

刘劲松/湖南醴陵


作品以独特的构思和布局,通过娴熟的五彩技法的运用,化实像为空灵。整幅作品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具有明显的乡土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花面清新大气,层次丰富,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勃发和力量的张扬。作品以个性化的艺术表现而具有鲜明的人格风格,极富感染力。


IMG_9830.JPG

扁豆花纹瓶·醴陵窑    彭玲/湖南醴陵


作品采用醴陵釉下五彩工艺,双勾分水填色,精工细作,经1380度高温,多次烧成。画面以扁豆为题材,条条垂下,轻摇慢荡,蓬蓬勃勃,郁郁葱葱。宽阔的叶片。层层叠叠的伸展开来,生机盎然,绿意盈盈;豆花初放,一朵朵,轻盈娇嫩,似粉色蝴蝶的羽翅用饱蘸着红紫色颜料的画笔,点染其上,慢慢晕开,如彩霞落水,荡出圈圈红漪,明艳动人,楚楚生怜。藤条是向下生长的,但扁豆花却昂扬枝头,迎风招展,一簇簇,节节向上,直指青天,扁豆又寓意多子多福。


IMG_9692.JPG

梅开五福瓶·德化窑

陈明华/福建德化


作品主题为梅花独放报春,梅花象征坚强、忠贞,有傲霜斗雪的气概,这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用梅花浮雕体现了作品高贵典雅,独具特色的风范,是东方艺术美的代表。德化白瓷胎质致密,无论是造型之优美,还是纹饰之秀丽,都给人以无尽美感与艺术享受。


IMG_9484.JPG


飞天图碗·淄博窑
阎先公、阎俊/山东淄博


作品在形式上,发挥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在薄胎碗上的刻瓷技巧,体现了创作设计的完美,在内容上,以敦煌飞天为主题,用艺术来呼应一带一路的伟大创举和构想。


IMG_9667.JPG

月下潇湘紫砂壶   储集泉/江苏宜兴


作品在传统紫砂器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突破,产生了符合现代审美的形式变化和光影变化,融入装饰后形成了诗化语言的唯美,同时又保存了紫砂器的稳重、典雅与功能效用。


IMG_9661.JPG


四君子壶·宜兴紫砂

王亚平/江苏宜兴


壶体形式简洁,意境悠远,充满静穆单纯之气息。配置“梅开五福,兰香四溢,安竹报平,寿菊延年”的书刻,“空可走马,密不透风”,突破传统的陈规壶刻章法,赋予壶刻书法新的形神意趣。



IMG_9607.JPG


蓬莱·宜兴紫砂     徐秀堂/江苏宜兴


作品创作灵感源于卢仝的茶诗“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把紫砂厚重的材质表现得如此灵动,仿佛有风即可腾空而起。采用主题紫泥粉红泥的表现手法,使陶瓷的形色更加丰富,具有动感。


IMG_9611.JPG

赏壶图·宜兴紫砂   陈建平/江苏宜兴


民间技艺传承永远是一道难以抹去的风景,师傅一脸认真娓娓道来,而弟子则似懂非懂,一脸茫然。但是永恒一刻却永远定格下来,至今仍为美谈。


IMG_9589.JPG


花样年华·石湾窑

潘柏林/广东石湾


作品构图简洁而稳重,上海女人半坐半倚,神态悠闲舒适。身材高挑苗条匀称,白胎泥呈现出中国女性肤色特有的温润、细腻,衣纹整体简洁,却不失线条美,展现海派风格的同时,又凸显石湾釉色的魅力,无论从正面、侧面、背面望去,倩影纤纤,亦堪细赏。



IMG_9538.JPG

鲁智深·石湾窑    庞文中/广东石湾


作品采用线与面的艺术结合,使之既有整体感,又突出了人体结构,使粗狂、肥胖的人物身体具有健康优美之态。作品人物的衣饰施以透明白壁裂釉,花一般的釉裂纹状又使人联想到鲁智深的美誉—花和尚。釉色的若隐若现更烘托出一种场面格斗的气氛。


IMG_9602.JPG

蝶梦·潮州窑     吴维潮/广东潮州


作品是一件既传统又现代的瓷塑,形式感强线条流畅。通过点线面有序穿插,流动感强。采用高温烧制成的还原焰烧制,并施釉上彩。以彩蝶点缀装饰,主题突出,形象优美典雅,瓷质晶莹。


本展览集中展示了全国一百余位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择一事,精一技,终一生,多年来,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陶瓷艺术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把多种工艺融合在一起,把传统技艺发挥至极致,反复烧造,积极探索,追求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

上一篇:
下一篇:

协会活动

更多

  • 关于开展2025年中国陶瓷工业研究院 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陶瓷产区行业协会、工(经)信委(局)、会员企业: 为促进陶瓷行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行业竞争力,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陶瓷工业研究院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办公会决定,开展2025年中国陶瓷工业研究院认定工作,请有关单位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申请单位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申请单位应掌握一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行业辐射带动作用; (三)有明确且稳定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建设规划,研究方向符合陶瓷行业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及社会发展需要,鼓励开展前沿学科、交叉领域的高水平研发活动; (四)拥有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健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运行条件; (五)研究院应由产学研多方共投共建,是共享权益、共担风险、紧密联系的独立实体; (六)研究院应有明确的研究开发方向,适应陶瓷行业创新要求,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 (七)研究院应具备国内拔尖的学科带头人及人才团队,人员结构合理; (八)研究院应有固定的科研场所、设施以及其它必需的科研条件。 二、申请认定程序 (一)各陶瓷产区行业协会、工(经)信委(局)等可审核推荐设立研究院; (二)中陶协会员企业可直接向我会提出申请; (三)申请单位须填写《中国陶瓷工业研究院申请表》(附件2)、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负责人签字盖章,将申请材料一式二份(同时报送电子版)报送至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与信息部; (四)本年度实行集中一次申报,采取成熟一个、考评一个、认定一个的原则。 三、其他要求 各会员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申请材料的上报和审查工作,确保材料的齐全和真实性。对弄虚作假的,取消其认定资格,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与信息部 联系人:白永乐 联系电话:18310783580 邮 箱:baiyongle@ccianet.cn 附件:1.附件1:中国陶瓷工业研究院认定管理办法(试行)(2).pdf 2.附件2:中国陶瓷工业研究院申 请表(2).doc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2025年3月24日 【详情】

行业动态

更多

  • 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陶瓷产区行业协会、工(经)信委(局)、会员企业: 为推动我国陶瓷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企业的建设,促进陶瓷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按照《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开展2025年度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请各单位结合行业实际,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积极申报,有关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各会员企业要按照《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中规定的基本条件、工作程序等要求进行申报,申报材料清单详见附件2。 二、申报时间 本年度实行集中一次申报,请各陶瓷产区行业协会、工(经)信委(局)于2025年5月31日前将推荐单位的申报材料一式两份(纸质及电子版)报送中陶协科技与信息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企业于5月31日前可直接报送至中陶协科技与信息部。 三、评价认定 中陶协将在专家评审基础上,认定2025年度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并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有关部署择优推荐申报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中心。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与信息部 联系人:白永乐 联系电话:18310783580 邮 箱:baiyongle@ccianet.cn 附件1: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pdf 附件2:申报材料清单.doc 附件3:中国陶瓷工业工业设计中心申 请表(企业工业设计中心).doc 附件4:中国陶瓷工业设计中心申请表(工业设计企业).doc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2025年3月17日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