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专栏

“一带一路”中原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展在俄罗斯开幕

发表于:2018-08-21

1.jpeg


“一带一路”中原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展16日上午当地时间10时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共六大会址展览馆隆重开幕,开幕式由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共六大会址展览馆副馆长马先军先生主持,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文化处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兼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馆长龚佳佳女士;中国中华陶瓷大师联盟顾问、河南省陶瓷学会会长张清廉先生,河南省陶瓷学会理事长董晓峰先生,河南省陶瓷学会副会长,金堂钧窑董事长李海峰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任,皇世万钧国际艺术品牌创始人郭勇先生,大宋官窑生产总监李应洲先生,俄罗斯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馆长阿列克桑德勒•夫谢沃洛德维奇、第一副馆长塔基杨娜•赫丽斯达佛洛夫、研究部主任(中国瓷器专家)拉丽萨•伊万诺夫娜,俄罗斯国立应用美学及人民艺术博物馆馆长维克多洛夫娜•季托娃,俄罗斯国立应用美学及人民艺术博物馆顾问加林娜•安德烈耶娃,俄罗斯国立普希金博物馆资深专家耶莲娜•阿列克桑德洛夫娜,莫斯科罗门诺索夫国立大学图书馆主任伊莉娜•列奥妮多夫娜,“尼基斯基”竞拍行总经理阿那多利卢普诺夫,资深收藏家马林娜•波托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孙娟,新华社亚欧总分社记者,以及俄罗斯文化艺术界人士,中原陶瓷艺术家,人民日报驻俄记者等相关各届人员出席了开幕式。


2.jpeg


此次展览是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纪念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九十周年,由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河南省陶瓷学会与河南省环境艺术钧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昌市金堂钧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旨在展示中国中原陶瓷艺术,增进俄罗斯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深度了解,促进中俄国际艺术交流,合作与发展。


3.jpeg

4.jpeg

5.jpeg

6.jpeg


此次活动共展出中国钧瓷、汝瓷、三彩、釉下彩等传统国粹珍品58件,由各品类代表性艺术家李海峰,董晓峰,郭爱河,韩国平,曹二虎,翟群,王建伟,郭勇,崔松伟,刘中玄,赵大彬,杨云超,杨发,宋宾,郭君健,王义鸣,李俊峰,李应洲,王义闯,张兆旭等26位艺术家创作,其中既有国礼艺术品《名扬四海》、《金樽敬德》、《永泰鼎》,中国古代宫廷的传统陈设品《仿宋官窑·花器》、又有中俄双方艺术家合作《皇世万钧中俄友谊系列》作品等,展览作品将被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永久陈列收藏,在俄罗斯留下宝贵的中国文化符号。


7.jpeg

8.jpeg

9.jpeg


据悉,此次展览期间,还将举行“一带一路”中原陶瓷文化艺术发展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展出至9月22日,之后将陆续在俄罗斯各艺术馆交流巡展。


10.jpeg


上一篇:
下一篇:

行业动态

更多

  • “双碳”战略引领绿色转型 | 能源清洁化加速陶瓷行业“绿色蝶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于2023年发布《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6方面重点任务”“9项重点行业达峰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全行业绿色转型。两年来,陶瓷、日用玻璃、塑料、皮革、食品、家电、照明等重点领域,加快“绿色轻工”建设,逐步实现了用能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产品结构向轻量化、节能化转型,资源利用向循环化、高值化转型。全行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轻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轻工业肩负着推动工业和消费领域降碳的双重使命,陶瓷行业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积极落实《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将节能降碳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经过全行业的努力,用能结构明显优化,能源清洁化加速,装备节能水平提升,低碳工艺推广应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目前,陶瓷行业每年碳减排约1000万吨,平均每年降碳约3.5%,为“双碳”目标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陶瓷行业加快用能结构转换,煤炭减量替代成效明显,用能结构正在向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转型。近两年,全国各陶瓷产区加速“煤改气”“电代气”,各企业持续推进煤炭替代,天然气使用比例明显提升。目前,全行业焦炉煤气、液化气、煤层气已全部停用,天然气已成为行业主要能源。能耗占陶瓷行业82%的陶瓷砖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已达58%,比2022年提高约20个百分点;卫生瓷和特种陶瓷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更是达到95%,陶瓷行业“煤改气”进程加快。同时,陶瓷行业在电力资源优势地区推广电窑炉,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日用瓷产业电窑炉的使用比例比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德化、醴陵等产区“电代气”成效显著,醴陵市陶瓷产业电窑炉用电超过整体生产用电的60%,工业用能电气化迈出坚实步伐。 陶瓷行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应用,生物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始应用。2024年,“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取得突破,我国陶瓷行业零碳技术产业化推进了一大步。2024年9月27日,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广东佛山蒙娜丽莎集团正式投产。新产线总长150米,年产量达150万平方米。该技术以100%纯氨作为燃料,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工业窑炉”。该生产线综合利用燃料供应系统、烟气排放控制技术、在线监测系统等,实现了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在陶瓷工业的产业化应用。随着该技术逐步应用,佛山陶瓷产区160条陶瓷板生产线,将实现直接减碳66.5万吨/年,陶瓷产业绿色转型将推向一个新高度。 陶瓷行业以设备工艺升级加速绿色制造。装备能效提升,连续球磨、低温快烧等技术不断创新,特别是连续球磨的加速应用,陶瓷行业绿色化进程加快。陶瓷制造中,原料制备占整条生产线能耗的40%,连续球磨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能耗和成本。相比间歇球磨,连续球磨可直接节能20%以上,同时通过降低泥浆含水率实现干燥节能,每条标准化生产线每天节标煤1吨以上,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在连续球磨的基础上,陶瓷行业加快集成创新,提升整体效能。马可波罗控股公司开发了新型连续球磨、低温快烧、高效制粉等低碳生产技术,全方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获2024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技术装备的创新与应用,为陶瓷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 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陶瓷行业推动源头降碳,着力优化用能结构,推动了能源清洁化,用能电气化,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轻工全行业将积极奋进,以“双碳”工作为牵引,推动轻工业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