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交流

吴越申出席“纪念梅兰芳逝世六十周年——姚明·海南红泥陶瓷艺术展暨学术座谈会”

发表于:2021-11-02

为纪念我国戏曲艺术大师、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逝世60周年,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担任指导单位之一的“纪念梅兰芳逝世六十周年——姚明海南红泥陶瓷艺术展”于10月31日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隆重开幕。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越申出席展会。

展览启动仪式现场

梅兰芳缔造了京剧神话,他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继承传统、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艺术流派——梅派。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展品《玉泥浮雕高温釉下彩瓷板画<同光十三绝>》

本次展览分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梅兰芳舞台艺术造型,共计九组200余件,分别是玉泥浮雕高温釉下彩瓷板画《同光十三绝》、梅兰芳访美舞蹈图谱、梅兰芳京剧手势图谱等。第二部分为海南红泥陶瓷精品展,包括木纹、海贝、火山和象牙釉四大系列12组套。第三部分为海南红泥陶瓷专利及获奖作品展,包括《无为壶》《八卦香炉》等专利作品和《拓荒牛》《千佛瓯》《戒满杯》等12件作品。第四部分为合作作品,包括《台海情一带一路》《古港身浪花三涌》等作品。展品全部以海南红泥为原料,该原料由姚明经十多年精心开发研制,高温原矿釉色沉稳大气,釉内结晶多姿多彩,器形古典创新并举,是目前陶瓷行业内独一无二的陶瓷新品种。

图为展品:《高温颜色釉梅氏剧照瓷板画》

出席开幕雅集活动的还有: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副主任、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华,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台盟中央联络部部长张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文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董博,海南省委宣传部文资办副主任林师浩,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郝永安,梅派弟子、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北京梅兰芳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张晶,江西省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明亮,海南省陶瓷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关伟,北京大学法学院原院长张守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邱耿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章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耀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人岛,北京工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连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原院长教授刘红军,海南红泥陶瓷创烧人、海南省陶瓷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台盟海南省委会文创艺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姚明及其团队等。


展览期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组织举办了《海南红泥陶瓷艺术品的传承与创新》研讨会。与会专家代表对海南红泥陶瓷陶瓷的独特釉料、器形创新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海南红泥陶瓷尊古创新以及今后的持续发展建议建言。

梅兰芳终其一生不断探索,不仅推动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戏曲与世界戏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令后人敬仰和怀念。本次纪念展是国粹陶瓷艺术与京剧艺术的首次借鉴融合,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与生生不息的传承发展。是一次陶瓷艺术的创新探索,也是弘扬京剧艺术的多角度实践,更是对以梅兰芳为代表的德艺双馨艺术家们的崇敬和纪念。

上一篇:
下一篇:

行业动态

更多

  • “双碳”战略引领绿色转型 | 能源清洁化加速陶瓷行业“绿色蝶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于2023年发布《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6方面重点任务”“9项重点行业达峰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全行业绿色转型。两年来,陶瓷、日用玻璃、塑料、皮革、食品、家电、照明等重点领域,加快“绿色轻工”建设,逐步实现了用能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产品结构向轻量化、节能化转型,资源利用向循环化、高值化转型。全行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轻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轻工业肩负着推动工业和消费领域降碳的双重使命,陶瓷行业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积极落实《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将节能降碳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经过全行业的努力,用能结构明显优化,能源清洁化加速,装备节能水平提升,低碳工艺推广应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目前,陶瓷行业每年碳减排约1000万吨,平均每年降碳约3.5%,为“双碳”目标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陶瓷行业加快用能结构转换,煤炭减量替代成效明显,用能结构正在向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转型。近两年,全国各陶瓷产区加速“煤改气”“电代气”,各企业持续推进煤炭替代,天然气使用比例明显提升。目前,全行业焦炉煤气、液化气、煤层气已全部停用,天然气已成为行业主要能源。能耗占陶瓷行业82%的陶瓷砖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已达58%,比2022年提高约20个百分点;卫生瓷和特种陶瓷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更是达到95%,陶瓷行业“煤改气”进程加快。同时,陶瓷行业在电力资源优势地区推广电窑炉,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日用瓷产业电窑炉的使用比例比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德化、醴陵等产区“电代气”成效显著,醴陵市陶瓷产业电窑炉用电超过整体生产用电的60%,工业用能电气化迈出坚实步伐。 陶瓷行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应用,生物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始应用。2024年,“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取得突破,我国陶瓷行业零碳技术产业化推进了一大步。2024年9月27日,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广东佛山蒙娜丽莎集团正式投产。新产线总长150米,年产量达150万平方米。该技术以100%纯氨作为燃料,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工业窑炉”。该生产线综合利用燃料供应系统、烟气排放控制技术、在线监测系统等,实现了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在陶瓷工业的产业化应用。随着该技术逐步应用,佛山陶瓷产区160条陶瓷板生产线,将实现直接减碳66.5万吨/年,陶瓷产业绿色转型将推向一个新高度。 陶瓷行业以设备工艺升级加速绿色制造。装备能效提升,连续球磨、低温快烧等技术不断创新,特别是连续球磨的加速应用,陶瓷行业绿色化进程加快。陶瓷制造中,原料制备占整条生产线能耗的40%,连续球磨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能耗和成本。相比间歇球磨,连续球磨可直接节能20%以上,同时通过降低泥浆含水率实现干燥节能,每条标准化生产线每天节标煤1吨以上,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在连续球磨的基础上,陶瓷行业加快集成创新,提升整体效能。马可波罗控股公司开发了新型连续球磨、低温快烧、高效制粉等低碳生产技术,全方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获2024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技术装备的创新与应用,为陶瓷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 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陶瓷行业推动源头降碳,着力优化用能结构,推动了能源清洁化,用能电气化,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轻工全行业将积极奋进,以“双碳”工作为牵引,推动轻工业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