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交流

中陶协常务副理事长吴越申考察荣昌陶瓷产业

发表于:2020-08-21

8月11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越申率专家组前往重庆,对荣昌区创建中国(西部)陶瓷之都相关工作进行考评。最终,专家组考评通过荣昌创建中国(西部)陶瓷之都。


荣昌区区委书记曹清尧对吴越申一行来荣表示欢迎,对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荣昌陶瓷产业发展表示感谢。曹清尧说,荣昌地处成渝两地黄金联结点,是川渝合作的“桥头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荣昌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荣昌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加快规划建设“双百城市”,全力打造“三区一城”,奋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荣昌陶土资源丰富,陶文化底蕴深厚,陶艺人才聚集,产业基础良好,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荣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陶瓷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区主导产业进行打造,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围绕产业链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唯美、惠达、奥福等一大批知名陶瓷企业入驻高新区广富工业园,加快推动陶瓷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曹清尧表示,荣昌将按照重庆市市委书记陈敏尔同志对荣昌区提出的做好“四篇文章”的要求,持续做大做强做响“一片陶”文章,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延伸陶瓷产业发展链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促进陶瓷产业提档升级;加大对荣昌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着力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升荣昌制陶技艺和水平;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节本增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希望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继续关心支持荣昌陶瓷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协会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作用,多渠道搭建企业参展平台,积极宣传推介荣昌,进一步提升荣昌陶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荣昌陶瓷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中国(西部)陶瓷之都发展。


吴越申副理事长对荣昌创建中国(西部)陶瓷之都通过专家组考评表示祝贺。他说,荣昌是一座文化厚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开放创新之城。近年来,荣昌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不动摇,保持定力、持续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已成为荣昌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引擎、第一支撑。特别是荣昌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优质的营商环境、良好的生产要素保障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已成为各地陶瓷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荣昌通过政策扶持、创新驱动、项目建设、品牌培育等措施,辖区陶瓷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希望荣昌持续优化陶瓷产业发展规划,坚持走绿色、生态、高端的产业发展之路,不断做大做强中国(西部)陶瓷之都品牌。他表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与荣昌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发挥协会自身优势,在陶瓷企业展示展销、品牌打造、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荣昌更多支持和帮助,促进荣昌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与会专家围绕陶瓷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保护、陶艺人才培养、品牌打造、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推进荣昌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荣昌区领导常晓勇、张凯,以及区级相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上一篇:
下一篇:

行业动态

更多

  • “双碳”战略引领绿色转型 | 能源清洁化加速陶瓷行业“绿色蝶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于2023年发布《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6方面重点任务”“9项重点行业达峰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全行业绿色转型。两年来,陶瓷、日用玻璃、塑料、皮革、食品、家电、照明等重点领域,加快“绿色轻工”建设,逐步实现了用能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产品结构向轻量化、节能化转型,资源利用向循环化、高值化转型。全行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轻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轻工业肩负着推动工业和消费领域降碳的双重使命,陶瓷行业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积极落实《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将节能降碳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经过全行业的努力,用能结构明显优化,能源清洁化加速,装备节能水平提升,低碳工艺推广应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目前,陶瓷行业每年碳减排约1000万吨,平均每年降碳约3.5%,为“双碳”目标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陶瓷行业加快用能结构转换,煤炭减量替代成效明显,用能结构正在向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转型。近两年,全国各陶瓷产区加速“煤改气”“电代气”,各企业持续推进煤炭替代,天然气使用比例明显提升。目前,全行业焦炉煤气、液化气、煤层气已全部停用,天然气已成为行业主要能源。能耗占陶瓷行业82%的陶瓷砖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已达58%,比2022年提高约20个百分点;卫生瓷和特种陶瓷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更是达到95%,陶瓷行业“煤改气”进程加快。同时,陶瓷行业在电力资源优势地区推广电窑炉,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日用瓷产业电窑炉的使用比例比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德化、醴陵等产区“电代气”成效显著,醴陵市陶瓷产业电窑炉用电超过整体生产用电的60%,工业用能电气化迈出坚实步伐。 陶瓷行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应用,生物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始应用。2024年,“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取得突破,我国陶瓷行业零碳技术产业化推进了一大步。2024年9月27日,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广东佛山蒙娜丽莎集团正式投产。新产线总长150米,年产量达150万平方米。该技术以100%纯氨作为燃料,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工业窑炉”。该生产线综合利用燃料供应系统、烟气排放控制技术、在线监测系统等,实现了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在陶瓷工业的产业化应用。随着该技术逐步应用,佛山陶瓷产区160条陶瓷板生产线,将实现直接减碳66.5万吨/年,陶瓷产业绿色转型将推向一个新高度。 陶瓷行业以设备工艺升级加速绿色制造。装备能效提升,连续球磨、低温快烧等技术不断创新,特别是连续球磨的加速应用,陶瓷行业绿色化进程加快。陶瓷制造中,原料制备占整条生产线能耗的40%,连续球磨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能耗和成本。相比间歇球磨,连续球磨可直接节能20%以上,同时通过降低泥浆含水率实现干燥节能,每条标准化生产线每天节标煤1吨以上,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在连续球磨的基础上,陶瓷行业加快集成创新,提升整体效能。马可波罗控股公司开发了新型连续球磨、低温快烧、高效制粉等低碳生产技术,全方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获2024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技术装备的创新与应用,为陶瓷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 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陶瓷行业推动源头降碳,着力优化用能结构,推动了能源清洁化,用能电气化,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轻工全行业将积极奋进,以“双碳”工作为牵引,推动轻工业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