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活动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国日用陶瓷产业的出路与对策 -----来自湖南醴陵陶瓷产区的答案

发表于:2020-05-07

当前,国内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经取得本土传播基本阻断的阶段性成果,取得较好成绩。国外疫情依然严峻,尤其是美国和欧洲,成为了全球疫情扩散蔓延的“震中”。我国将持续面对境外疫情输入与国内疫情反弹的压力,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常态化,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2020年以来,面对来势汹涌的疫情,我国陶瓷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应对,在做好防控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对各产瓷区的调研统计,一季度我国陶瓷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25%,利润下降35%,亏损企业数量、亏损额比上年同期有50%以上的增长。欧美的疫情对我国日用陶瓷出口企业影响巨大,一季度出口值比上年同期下降30%以上。如何化危为机,必须站高望远,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变压力为动力,从面临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进一步提升行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使智能化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在此方面,湖南醴陵陶瓷产区给出了答案。


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湖南东大门”的最前沿,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被誉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天下名瓷出醴陵。”全世界每4个陶瓷杯子,就有一个产于醴陵,醴陵市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目前全市陶瓷企业6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达192家,自营进出口企业139家,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700亿元以上。有陶瓷产业工人12.8万人,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品包括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工业陶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其中日用瓷产量占全省的94.9%,占全国的14.3%,占世界的10.8%;电瓷产量占全省的98%,占全国的43.3%,占世界的28%。


今年以来,醴陵陶瓷企业经历了从春节后的国外订单大量堆积,企业克服疫情复产复工,到当前国外订单推迟或取消降至冰点的过程。短短2个多月便经历了冰火两重天。醴陵陶瓷产业面临的困难,也是我国整个日用陶瓷出口产业的缩影,其积极应对措施或许值得其他产区陶瓷企业参考、借鉴。该市陶瓷企业的疫情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企同心,快速复产

春节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而醴陵各陶瓷企业之前所接的国外订单大量堆积,难以按时交货。克服疫情影响,保证企业安全有序复产复工成为首要任务。该市迅速出台了《支持外贸企业十二条》,从资金保障、减负保障等多方面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帮助企业一起共渡难关。他们在“早”字上做文章,始终坚持“服务至上”的理念。早筹措,人力物力进企业;早摸排,万人跟踪无遗漏;早复工,经济贸易保增长。他们向企业发放消毒液、口罩、测温枪,指导企业疫情防控,确保企业正常复工。该市对企业员工实施“三岗”24小时无缝管理,全面压实疫情防控的企业主体责任、镇街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确保了全市企业复产复工安全有序。目前,华联瓷业复工1个多月完成订单达700万美元,外贸发货突破10万件;陶润复工后接到订单700万元,目前月产能有1200万元;华联亿嘉前两个月销售收入增幅达25.5%。


二、内部节流,求生为首

3月中旬开始,欧美国家疫情形势急转直下,防疫措施日趋严格,对醴陵陶瓷出口订单影响严重。以当地龙头企业华联瓷业为例,2010年-2019年,该公司日用陶瓷出口规模连续10年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一,公司产品以出口为主,主要出口客户有宜家、吉普森等,主要出口市场为当前疫情的震中--美国和欧洲。据悉,华联瓷业4月份对宜家的出货量不到其正常订单的一半,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局面,公司内部多措并举开展降本挖潜活动,关停了部分效率较低的生产线,对生产管理和费用管控提出了更高标准,通过及时积极地应对措施,该公司4月份生产合格率上升了5%以上,费用下降了20%,大大减轻了疫情对公司经营利润的影响。


三、以变应变,拥抱变化

虽然疫情蔓延造成了国外客户大面积停业,但市场还在,只是消费者的需求暂时因不可抗力被限制。疫情过后,陶瓷市场将会迅速反弹。疫情当下,醴陵陶瓷企业特别重视客商关系的巩固,他们与客户保持积极互动,了解市场信息,积极满足客户未来需求,设计创新不停步,积极选样打样,为市场复苏打好基础。


受疫情影响,广交会63年来首次搬上“云端”,要求在线上展现产品亮点、使用场景、公司亮点,与客户线上互动达成交易。这让醴陵广大外贸陶瓷企业看到了新机遇。醴陵陶瓷企业围绕线上展示对接平台、跨境电商专区、直播营销服务三部分内容,积极拥抱变化。趁着疫情期间不断修炼内功,布局线上,搭建外贸营销新体系。


四、营销升级,内外并重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各行业均受到较大冲击,但国内以电商、直播带货、社群平台为代表的新零售却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势头。在新零售的影响下,醴陵陶瓷出口企业开始重视直播带货、社群平台潜力,尝试布局国内市场。目前,醴陵华联亿嘉已经与薇娅、一条、粉象生活等开展了有效合作,搭上了新零售的快车。


五、创新发展,再造优势

疫情当前,部分醴陵陶瓷企业已经在陶瓷新材料加快了推进步伐,如国家加快5G产业发展,陶瓷滤波器当前供不应求,华联瓷业子公司华联特陶进入5G滤波器行业不久,但目前已生产出合格样品,正加快推进产品市场化工作。


六、项目拉动,绿色发展

醴陵陶瓷全面复工复产后,面对人员紧张的局面,自动化生产线唱起主角,为企业防疫增添了“绿色屏障”。复工第一天开始,华联集团旗下玉祥瓷业有限公司就开始了满负荷生产,赶制瑞典宜家的订单,自动化生产线使日生产量达到了4万件。原需400人完成的工作,现在仅用200人。在12600平方米的智能制造车间里,人均使用面积达到63平方米。加上严格要求禁止员工近距离走动,大家相互之间的物理距离更远,却与安全离得更近,也为疫情防控铸起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3月3日,华联华瓷汇总部项目宣布开工建设,总投资2.68亿元。该项目是华联瓷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牵“牛鼻子”项目,其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将成为醴陵经开区新地标。


醴陵作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我国日用陶瓷出口代表性产地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政府和企业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值得各陶瓷产区借鉴。相信以醴陵陶瓷为代表的陶瓷出口企业都能顺利渡过本次疫情危机,迎来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樊瑞新,中国陶瓷官网 张文启)

上一篇:
下一篇:

陶瓷之都

更多

  • 陶瓷之都--江西省景德镇市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总面积5256平方公里,总人口156.5万,景德镇制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拘谨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汉代,景德镇经历了制陶和原始瓷器或早期瓷器的阶段。到了唐代,景德镇的制瓷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瓷器已进贡给朝廷。五代时景德镇的制瓷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产品主要有青瓷和白瓷,瓷器的质量接近或达到了现代瓷的标准,为景德镇瓷业在宋代的繁荣和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景德镇瓷器经过广州泉州量大商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通达海外大小五十多个国家。明清后御窑厂的设立,民窑的开放发展,使景德镇成为一座完整的手工业城市和中国陶瓷艺术与生产中心。 新世纪以来,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迅猛。2010年景德镇陶瓷工业实现总产值160亿元,陶瓷出口突破3亿美元。全市规模以上的企业112家,陶瓷生产、销售及辅助配套的从业人员10万余人。目前,景德镇陶瓷产品涉及艺术瓷、日用瓷、建筑卫生陶瓷、技术陶瓷等各个领域。景德镇市陶瓷产品涉及艺术瓷、日用瓷、建筑卫生陶瓷、技术陶瓷等各个领域。景德镇市陶瓷人才济济,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就有60位;同事还拥有一大批陶瓷专家教授、省级大师和数千名高中级工艺美术师。在新的历史时期,景德镇市特别重视文化创意产业。2010年,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业产业就业人数达5万人,陶瓷文化创意产值达62亿。陶瓷文化创业产业已成为景德镇市最具有潜力的连续产业之一。 【详情】

陶瓷名城

更多

  • 重大喜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为“中国耐火材料之都·新密”授牌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为“中国耐火材料之都·新密”授牌 4月8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五届四次、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八届四次理事会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会上我市被授予“中国耐火材料之都·新密”荣誉称号,我市优秀企业郑州磊展科技造纸机械有限公司申报的“年产50万吨再生纤维全套设备”项目荣获2023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了解,我市现有耐火材料企业305家,年产能900多万吨,年产量约占全国的20%、河南省的40%,产品涵盖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冶炼、陶瓷、电力、石化、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是全球耐材产品最为完备的生产基地。 新密市耐火材料 目前我市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科技型企业16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国家5G智慧工厂试点1个、省级智能工厂(车间)10家;中国驰名商标2个、郑州市市长质量奖1家、各级研发中心120余家。先后被命名为“国家耐火材料产业基地”“河南省耐火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耐火材料出口基地”等。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