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集群

世界遗产点:磁灶窑址&中国陶瓷名镇:磁灶

发表于:2024-01-08


磁灶镇地处福建省晋江市西北部,紫帽山南麓,因烧制陶瓷而得名,至今已有 1500多年制陶历史,宋元时期成为泉州外销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地理位置(曾志彬绘)


2021年,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磁灶位于紫帽山南麓,地处丘陵地带,适于建窑。瓷土丰富,可取土开窑。植被茂密,可就地取材。境内有晋江支流九十九溪的支流梅溪穿境而过,水上交通便捷。

磁灶古窑址分布(曾志彬绘)

龙窑:磁灶窑的窑炉为龙窑。龙窑结构可分为窑头、窑身和窑尾三部分。一般都是依山倾斜建筑,结构简单,无吸火孔及烟道设置,蓄热少,热能利用率较高,能利用废气来预热制品,并能利用冷却过程的余热来预热空气,所以燃料利用经济,而且烟囱较低,窑内又无窑底设置,建造成本低廉,易于建造又便于管理。


磁灶金交椅山窑址,斜坡龙窑

这种斜坡龙窑龙窑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杂柴、松枝等植物为燃料,窑内火焰多平行窑底流动,火焰抽力大,升温快,升温快,降温也快。

龙窑结构示意图(曾志彬重绘)

斜坡龙窑根据热气自然上升的原理,利用窑身的坡度调节火焰流速,使窑内温度逐级往上升高,达到烧制要求。龙窑身长,装烧量大,有利于节省燃料,由于窑身过长,"窑火有前、中、后之分,前火烈,中火缓后火微",窑工们利用其特点,"量釉之软硬以配合窑位"。

磁灶地理位置濒临泉州港口岸,为其产品的外销提供优越的条件。同时,磁灶窑的发生发展与泉州港的兴起和衰落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泉州港海外交通和海洋贸易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的时候,也正是磁灶窑陶瓷生产发展和鼎盛时期。德化窑与磁灶窑是泉州窑业的两大基地,随着海洋贸易的繁荣发展,磁灶窑从“内销民窑”一跃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外销陶瓷生产基地,产品销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东非等地。


军持


磁灶窑生产的大量陶瓷产品,是专门为外销而烧造的,如军持(瓶)、盆、龙瓮等是为适应东南亚(即南洋)各国宗教徒和当地民众的需求而烧造的。

磁灶天工陶瓷城

如今,磁灶陶瓷所生产的日用、工业、卫生、建筑及工艺等陶瓷产品,种类齐全,款式新颖,质量上乘,行销国内外。磁灶已成为我国重要陶瓷生产基地之一,磁灶镇现有规模以上陶瓷企业75家,生产线165条,先后被授予了“中国陶瓷重镇”“中国陶瓷名镇”等称号。


试题链接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古窑址位于紫帽山南麓,地处丘陵地带,瓷土丰富,晋江支流九十九溪的支流梅溪穿过,是宋元时期泉州重要的陶瓷外销窑口,产品销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东非等地。磁灶窑的窑炉为龙窑,依山倾斜建筑(斜坡龙窑),结构可分为窑头、窑身和窑尾三部分。2021年,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晋江作为全国四大建陶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在“晋江经验”的引领下,建陶产业发展迅速,晋江建陶产业产值已超600亿元。其中,磁灶现有规模以上陶瓷企业75家,生产线165条,先后被授予了"中国陶瓷重镇"、"中国陶瓷名镇"等称号。

1.简述磁灶古窑址生产陶瓷的有利条件。

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瓷土原料充足;临近山地丘陵,森林资源丰富,燃料充足;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广阔。


2.说明磁灶窑采用斜坡龙窑的优点。 

 装烧量大,有利于节省燃料;提高燃烧温度,缩短生产周期;建造成本低,易于建造便于管理。


3.请为晋江(磁灶)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强品牌培育,提高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拓展国内外市场。


上一篇:
下一篇:

行业动态

更多

  • “双碳”战略引领绿色转型 | 能源清洁化加速陶瓷行业“绿色蝶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于2023年发布《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6方面重点任务”“9项重点行业达峰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全行业绿色转型。两年来,陶瓷、日用玻璃、塑料、皮革、食品、家电、照明等重点领域,加快“绿色轻工”建设,逐步实现了用能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产品结构向轻量化、节能化转型,资源利用向循环化、高值化转型。全行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轻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轻工业肩负着推动工业和消费领域降碳的双重使命,陶瓷行业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积极落实《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将节能降碳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经过全行业的努力,用能结构明显优化,能源清洁化加速,装备节能水平提升,低碳工艺推广应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目前,陶瓷行业每年碳减排约1000万吨,平均每年降碳约3.5%,为“双碳”目标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陶瓷行业加快用能结构转换,煤炭减量替代成效明显,用能结构正在向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转型。近两年,全国各陶瓷产区加速“煤改气”“电代气”,各企业持续推进煤炭替代,天然气使用比例明显提升。目前,全行业焦炉煤气、液化气、煤层气已全部停用,天然气已成为行业主要能源。能耗占陶瓷行业82%的陶瓷砖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已达58%,比2022年提高约20个百分点;卫生瓷和特种陶瓷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更是达到95%,陶瓷行业“煤改气”进程加快。同时,陶瓷行业在电力资源优势地区推广电窑炉,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日用瓷产业电窑炉的使用比例比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德化、醴陵等产区“电代气”成效显著,醴陵市陶瓷产业电窑炉用电超过整体生产用电的60%,工业用能电气化迈出坚实步伐。 陶瓷行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应用,生物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始应用。2024年,“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取得突破,我国陶瓷行业零碳技术产业化推进了一大步。2024年9月27日,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广东佛山蒙娜丽莎集团正式投产。新产线总长150米,年产量达150万平方米。该技术以100%纯氨作为燃料,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工业窑炉”。该生产线综合利用燃料供应系统、烟气排放控制技术、在线监测系统等,实现了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在陶瓷工业的产业化应用。随着该技术逐步应用,佛山陶瓷产区160条陶瓷板生产线,将实现直接减碳66.5万吨/年,陶瓷产业绿色转型将推向一个新高度。 陶瓷行业以设备工艺升级加速绿色制造。装备能效提升,连续球磨、低温快烧等技术不断创新,特别是连续球磨的加速应用,陶瓷行业绿色化进程加快。陶瓷制造中,原料制备占整条生产线能耗的40%,连续球磨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能耗和成本。相比间歇球磨,连续球磨可直接节能20%以上,同时通过降低泥浆含水率实现干燥节能,每条标准化生产线每天节标煤1吨以上,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在连续球磨的基础上,陶瓷行业加快集成创新,提升整体效能。马可波罗控股公司开发了新型连续球磨、低温快烧、高效制粉等低碳生产技术,全方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获2024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技术装备的创新与应用,为陶瓷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 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陶瓷行业推动源头降碳,着力优化用能结构,推动了能源清洁化,用能电气化,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轻工全行业将积极奋进,以“双碳”工作为牵引,推动轻工业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