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8-12-15
12月13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沙铜官窑盛大召开,荆林波院长在会上做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
大家共同在报告中回顾和汇报了对中国经济是如何看待的,给大家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此次的报告主要围绕着两方面展开。第一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去向中高速;第二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大家共同回顾了中国的近现代史,从中可以的到很多的启发和警示:中国的经济总量GDP是很重要的,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清楚的看待中国目前的情况。荆林波认为,中国的GDP做到了世界第二,很令人叹服,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是一个强国。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边,我们走过的路很艰辛,从32.9之后一路下跌到17.2、8.9、4.6,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只有4.6,GDP所占份额是很低的,从该角度看,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极其可贵的,应该令我们骄傲。
90年代末期我们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最近五年三产的比例突破了一半,纵观人类进步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达到如此的增长速度。但是增长速度从两位数跌倒了一位数,引起全球一片哗然,因为中国近些年对全球的贡献增长率是三分之一,拉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2016年的时候,政府经济报告中首次用区间来定义增长速度,说明政府已经清醒的意识到:很多东西不能靠进化,很多目标是没法控制的。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6.5左右,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政府越来越理性化。
到去年为止中国在世界的整个经济的比重重新回到百分之十五,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也突破了八十万亿人民币,财政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反应出了经济发展背后的一些问题,中央财政在增长,地方财政在萎缩,事权和财权不对等在中国现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去年的这个时间段,中央经济会议召开的时候,在报告中首次提到中国经济要告别高速度的增长,开始走向高质量发展,要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的质量,在经济学上发展的含义远远大于质量的含义,发展是综合的,到今年两会的时候,首次将高质量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史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荆林波院长还介绍了速度、效率和发展质量的对比,引起大家深刻的反思。
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较大问题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荆林波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来放映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得出了中央政府集权显现的比较明显的结论。在市场和政府关系争论的背后,还同样面临着张维迎和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这就警示着中国在接下来的经济发展中,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政府要怎么办,我们应该把政府摆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供给侧的四个要点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目前需求侧的问题很明显,政府在刺激需求侧方面可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提高土地效率,提高劳动力的速度,提高资本的回报率,是中国政府目前可以做到的事情。
荆林波院长也就民间投资和非民间投资近几年的数据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而投资的背后靠的是银行的信贷。有数据显示,目前民间投资的贡献率大大下降,10月以后开始加速,国家发改委审批的投资项目已经超过八千亿,水利部立项预计会超过一万,铁路的固定投资能完成六千多亿。
16年开始加大了一带一路的推进,获得了比较好的效益,在数十个国家实现经济扩张。17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做到了28.3亿元,扭转了此前连续下降的趋势,中国经济开始好转,但同时也面临着贸易战的影响。各国贸易战的开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保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到“六个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牢牢抓住机遇,抓住现有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加之利用中国广大的消费群体,广大的信贷和互联网平台,在全球供应链整合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中国经济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就要和世界对话,提高中国对抗霸权势力的能力;要稳定人民币汇率等。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去挖掘和利用,同样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腾飞。
荆林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1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多个部委特聘专家、地方政府顾问和大学兼职教授。参与多项国家和部委的重大课题研究及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起草,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万典武商业经济学奖、“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等。个人撰写了《信息服务与经营模式》、《第三只眼看网络经济》、《中国商品期货交割》、《市场营销》等专著。
协会活动
更多海外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