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竞赛培训

2025年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在京总站、直属基地工作座谈会召开

发表于:2025-02-14

2月13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召开2025年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在京总站、直属基地工作座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并讲话;副会长刘江毅通报2024年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工作情况;秘书长郭永新,执行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郭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中心主任杨曙光主持。

张崇和会长肯定了各单位2024年的工作成绩。对各总站、基地提出的问题高度重视,要求职业能力评价中心做好梳理,加强研究。张崇和会长对2025年职业能力评价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一要严格规范开展评价。要按照人社部要求,继续做好51个国家职业标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编制好19个轻工行业评价规范。要继续抓住八个重点环节,规范开展评价,选好工种,定好标准,编好教材,办好培训,搞好考评,严格审查,严谨颁证,后评跟进,依据市场和行业需要,依法规范开展轻工行业职业能力评价。

二要强化评价质量管理。要建强考评员、督导员队伍,力争全年培训考评员、督导员1200人。要加强建章立制,在已有的15项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完善规章制度。要加强考务组织,指导总站、基地按照命题技术规程做好试题命制。要强化题库建设,探索建立评价中心自有题库系统,拓宽题目类型,提高题库质量。要深挖业务增长点,力争全年高质量完成评价5万人。

三要强化评价工作监督。要加强对总站、直属基地、培训基地的指导监管,实施动态评估,实行退出机制。对批复期满的单位进行综合测评,对不合格的,取消评价资质;对长期不开展工作的,取消评价资质。对总站基地开展抽查调查,对不严格审核报考条件、编造虚假资料的,取消评价结果;对不考试就发证、滥发证的,宣布证书作废,对相关评价机构给予限期整改。探索建立在线实时监控系统,提高监管服务效率和水平。

四要逐步推进信息共享。要做好评价、培训、竞赛业务年度统计,为科学开展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要加强机构管理、考务管理、评价监管等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比对。要完善档案资料归档机制,制定评价、大赛档案管理办法,妥善保管评价工作全过程资料,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可追溯、可倒查。

五要做好当前几项工作。要组织开好2025年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工作会,做好新批复的总站、直属基地授牌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培训基地的指导监管,同地方工艺美术部门开展培训合作,力争全年完成培训1500人。要加强与行指委工作对接,开好轻工教育大会,组织轻工行指委、食品行指委院校开展职业能力评价,力争全年评价5000人以上。要继续推动赛评结合,争取通过赛评结合评价2000人,让以赛促评、以评强赛成为轻工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强大引擎。

刘江毅副会长总结2024年职业能力评价工作

刘江毅副会长在总结2024年评价工作时指出,联合会党委把评价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对评价工作作出高位部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职业标准更加健全,评价职业不断拓展,赛评结合成效显著,自主培训全面推进,重点问题统筹协调,为轻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总站相关负责人发言

优秀基地代表发言

座谈会上,日化协会、酒业协会、陶瓷协会、礼仪休闲协会、家具协会、焙烤协会、乐器协会、旧货业协会、珠宝中心、眼镜协会等评价总站,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成都南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唐山市创新教育研究会等直属基地负责同志就职业能力评价工作交流了经验做法。

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中心相关工作负责同志,职业能力评价在京总站、直属基地负责人及部分京外优秀基地负责人代表等近80人参加会议。


上一篇:
下一篇:

行业动态

更多

  • “双碳”战略引领绿色转型 | 能源清洁化加速陶瓷行业“绿色蝶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于2023年发布《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6方面重点任务”“9项重点行业达峰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全行业绿色转型。两年来,陶瓷、日用玻璃、塑料、皮革、食品、家电、照明等重点领域,加快“绿色轻工”建设,逐步实现了用能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产品结构向轻量化、节能化转型,资源利用向循环化、高值化转型。全行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轻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轻工业肩负着推动工业和消费领域降碳的双重使命,陶瓷行业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积极落实《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将节能降碳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经过全行业的努力,用能结构明显优化,能源清洁化加速,装备节能水平提升,低碳工艺推广应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目前,陶瓷行业每年碳减排约1000万吨,平均每年降碳约3.5%,为“双碳”目标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陶瓷行业加快用能结构转换,煤炭减量替代成效明显,用能结构正在向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转型。近两年,全国各陶瓷产区加速“煤改气”“电代气”,各企业持续推进煤炭替代,天然气使用比例明显提升。目前,全行业焦炉煤气、液化气、煤层气已全部停用,天然气已成为行业主要能源。能耗占陶瓷行业82%的陶瓷砖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已达58%,比2022年提高约20个百分点;卫生瓷和特种陶瓷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更是达到95%,陶瓷行业“煤改气”进程加快。同时,陶瓷行业在电力资源优势地区推广电窑炉,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日用瓷产业电窑炉的使用比例比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德化、醴陵等产区“电代气”成效显著,醴陵市陶瓷产业电窑炉用电超过整体生产用电的60%,工业用能电气化迈出坚实步伐。 陶瓷行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应用,生物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始应用。2024年,“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取得突破,我国陶瓷行业零碳技术产业化推进了一大步。2024年9月27日,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广东佛山蒙娜丽莎集团正式投产。新产线总长150米,年产量达150万平方米。该技术以100%纯氨作为燃料,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工业窑炉”。该生产线综合利用燃料供应系统、烟气排放控制技术、在线监测系统等,实现了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在陶瓷工业的产业化应用。随着该技术逐步应用,佛山陶瓷产区160条陶瓷板生产线,将实现直接减碳66.5万吨/年,陶瓷产业绿色转型将推向一个新高度。 陶瓷行业以设备工艺升级加速绿色制造。装备能效提升,连续球磨、低温快烧等技术不断创新,特别是连续球磨的加速应用,陶瓷行业绿色化进程加快。陶瓷制造中,原料制备占整条生产线能耗的40%,连续球磨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能耗和成本。相比间歇球磨,连续球磨可直接节能20%以上,同时通过降低泥浆含水率实现干燥节能,每条标准化生产线每天节标煤1吨以上,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在连续球磨的基础上,陶瓷行业加快集成创新,提升整体效能。马可波罗控股公司开发了新型连续球磨、低温快烧、高效制粉等低碳生产技术,全方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获2024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技术装备的创新与应用,为陶瓷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 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陶瓷行业推动源头降碳,着力优化用能结构,推动了能源清洁化,用能电气化,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轻工全行业将积极奋进,以“双碳”工作为牵引,推动轻工业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