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活动

黑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全力推进“北国瓷都”建设

发表于:2020-12-17

会议主会场


119日上午,黑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六届三次会议在哈尔滨市秋林商厦十楼会议室召开,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监事会主席祁春学、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文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吴能、陈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军、傅长敏应邀出席。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吴能中共依安县委常委 潘岩、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监事会主席祁春学


会议由黑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涛主持,刘延龙作了工作报告。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王尔平、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赵佩先、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处副处长张秋利、中共依安县委常委潘岩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


参加会议的还有省陶协副会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及省内外陶瓷艺术大师专家等80余人。会议通过了十四.期间黑龙江陶瓷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成立申报北国瓷都推进办公室和成立黑龙江省陶瓷行业专家委员会的决定,同意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江西省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刘少平、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吴能、陈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军、傅长敏、黑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省陶瓷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根林等十二位省内外大师专家学者做为首批黑龙江省陶瓷行业专家委员会成员,其主要职责是定期为黑龙江陶瓷企业诊脉,参加组织培训班、研讨会和负责各种奖项的评选工作。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对黑龙江陶瓷产业专业化、技术化、高端化,标准化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议为第二界黑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颁发了证书。


中国陶瓷工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文全颁发大师证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傅长敏为大师颁证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刘延龙向与会者作了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省陶瓷行业协会换届以来取得的工作成果,一是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中国.依安陶瓷文化艺术节,为提升黑龙江陶瓷行业整体形象,扩大黑龙江陶瓷行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二是本着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原则评选出了第二界黑龙江省级陶瓷艺术大师,为全省陶瓷行业发展树立了一批领军人物。三是南联北开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功的引进了产品产业项目,为全省陶瓷产业提档升级创造了先决条件。四是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产品脱颖而出。特别是以依安的宣纸瓷研发成功为代表以及黑陶、油陶、岩芯陶、冰花瓷等新型陶瓷产品的出现,为黑龙江省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一批新产品研发基地逐步形成新的发展规模。以依安、绥棱、勃利、哈尔滨等十余家基地为代表的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了创新、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配套体系,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六是一批非物质文化产业项目得到传承和保护。最具代表性和北方特色的北方灵透黑陶的技艺传承和保护已经列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金水陶、油陶等一批陶瓷非遗传承保护项目也刚刚通过验收,成为新的重点保护项目。七是一批资源深度开发的战略合作项目得到具体落实。八是一批新兴储备资源和产品项目也在规划落实中。高岭土资源的初步勘探已经取得实质性成果。


刘延龙做工作报告


刘延龙在报告中强调,今后五年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人才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不放松,持续抓好产业规模升级,重点搞好资源深度开发,全力推进北国瓷都建设,努力把黑龙江建设成中国北方陶瓷重镇。发展目标是:到二〇二五年,全省引进陶瓷工业企业年产值超过千万的企业发展到20户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0亿元。新产品开发将实现倍数的增长,龙江陶瓷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基本成型,申报北国瓷都落地黑龙江的目标基本实现,黑龙江省陶瓷行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更加突出,为全省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文全代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讲话,对黑龙江省陶瓷协会三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恳定,他指出:黑龙江省六届一次会议换届以后,新的一届协会领导,立足本省实际,在较短的时间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了一手材料,理清了发展思路,科学地制定了全省陶瓷行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不断完善保障性措施,扎实推进每一项工作,创造性地发挥了协会组织的职能作用,许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一些突破性工作和产生的影响在全国同行业中引起了高度关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思想和理论上的静态局面,为进一步推动思想再解放,理论再创新、行业再发展树立了典型样板。


纵观黑龙江省陶协近年来的工作,概括地说是:思想最活跃,活动最频繁,工作最扎实,成效最显著,许多工作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上一篇:
下一篇:

陶瓷之都

更多

  • 陶瓷之都--江西省景德镇市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总面积5256平方公里,总人口156.5万,景德镇制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拘谨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汉代,景德镇经历了制陶和原始瓷器或早期瓷器的阶段。到了唐代,景德镇的制瓷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瓷器已进贡给朝廷。五代时景德镇的制瓷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产品主要有青瓷和白瓷,瓷器的质量接近或达到了现代瓷的标准,为景德镇瓷业在宋代的繁荣和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景德镇瓷器经过广州泉州量大商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通达海外大小五十多个国家。明清后御窑厂的设立,民窑的开放发展,使景德镇成为一座完整的手工业城市和中国陶瓷艺术与生产中心。 新世纪以来,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迅猛。2010年景德镇陶瓷工业实现总产值160亿元,陶瓷出口突破3亿美元。全市规模以上的企业112家,陶瓷生产、销售及辅助配套的从业人员10万余人。目前,景德镇陶瓷产品涉及艺术瓷、日用瓷、建筑卫生陶瓷、技术陶瓷等各个领域。景德镇市陶瓷产品涉及艺术瓷、日用瓷、建筑卫生陶瓷、技术陶瓷等各个领域。景德镇市陶瓷人才济济,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就有60位;同事还拥有一大批陶瓷专家教授、省级大师和数千名高中级工艺美术师。在新的历史时期,景德镇市特别重视文化创意产业。2010年,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业产业就业人数达5万人,陶瓷文化创意产值达62亿。陶瓷文化创业产业已成为景德镇市最具有潜力的连续产业之一。 【详情】

陶瓷名城

更多

  • 重大喜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为“中国耐火材料之都·新密”授牌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为“中国耐火材料之都·新密”授牌 4月8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五届四次、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八届四次理事会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会上我市被授予“中国耐火材料之都·新密”荣誉称号,我市优秀企业郑州磊展科技造纸机械有限公司申报的“年产50万吨再生纤维全套设备”项目荣获2023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了解,我市现有耐火材料企业305家,年产能900多万吨,年产量约占全国的20%、河南省的40%,产品涵盖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冶炼、陶瓷、电力、石化、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是全球耐材产品最为完备的生产基地。 新密市耐火材料 目前我市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科技型企业16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国家5G智慧工厂试点1个、省级智能工厂(车间)10家;中国驰名商标2个、郑州市市长质量奖1家、各级研发中心120余家。先后被命名为“国家耐火材料产业基地”“河南省耐火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耐火材料出口基地”等。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